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蚌埠市人民政府关于2010年重点工作及责任分解的通知


  主要措施:着力打造优势农业产业,重点抓好粮食、蔬菜、畜牧标准化养殖小区等建设。抓住国家、省实施新增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的机遇,深入推进小麦、水稻、玉米三大粮食生产工程。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以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为抓手,以发展延伸水稻、油料、棉花、畜禽、蔬菜等六大产业链条为重点,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重点扶持50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发展优质安全特色农产品生产,建立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努力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和科技创新,积极推进龙亢农场现代农业自主创新综合改革试验区、天河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建设。

  6.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年度目标: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培训新型农民1.5万人以上。

  主要措施: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规范工作程序,及时发放各项补助和补贴。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和林下种养业等,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切实加强新型农民培训,积极组织农民就地转移就业和外出务工就业,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和回乡创业,增加工资性收入。加强农民负担监管,坚决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加强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7. 支持县域经济做大做强。

  年度目标:县域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主要措施:扩大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加大县域项目、用地、金融、人才、技术等扶持力度。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支持发展特色优势工业、骨干龙头企业,积极培育新型服务业。推进扩权强镇试点,鼓励创建农民创业园,推动农村二、三产业全面发展,着力建设一批经济强镇。按季度对各县、乡镇主要经济指标进行通报,做好试点镇经济发展考核评价工作,激励县域经济加快发展。

  8. 着力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年度目标: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扩大信贷投入,力争各项贷款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完善多层次地方金融体系,力争组建1家农村合作银行、引进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

  主要措施:⑴扩大有效信贷。落实和完善金融政策,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资金投放额度。继续加强政银企合作交流,探索建立“金融超市”、“企业融资服务平台”等新型银企对接模式。鼓励金融创新,切实破解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户融资难题。⑵增强融资能力。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做大做强投融资平台,加大政府性融资力度。落实好开行13个项目贷款资金,积极争取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贷款,继续推进城投公司20亿元债券发行工作。积极推动直接融资,培育泰格生物、安徽昊方、天润化工、普乐新能源等上市辅导企业,力争1~2家企业上市,鼓励佳先股份等企业开展股权交易融资。⑶发展金融组织。整合壮大担保机构,完成首家村镇银行筹建工作,积极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鼓励保险公司发展农业和农村小额保险,扩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⑷优化金融环境。建立健全信息通报和交流平台。继续加大金融经济秩序整顿力度,支持化解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和债务,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9. 进一步做好财税工作。

  年度目标:财政收入增长1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3%。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主要措施:注重税收征管基础工作,依法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税收征管。完善县区财政运行激励约束机制,强化责任意识,做大县区财政总量。深化公共财政改革,逐步建立由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组成的政府预算体系。规范预算追加审批程序,加快“金财工程”建设步伐。加强预算支出管理,建立预算支出执行责任制度。健全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开展预算支出绩效评价试点。实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

  二、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10. 推进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

  年度目标: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新突破,创新型产业培育取得新突破,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20%以上,全面推进技术创新工程试点。

  主要措施:结合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不断深化投融资等六项改革,加快建立多元化的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着力拓展技术研发等五大创新平台,加速建立相对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努力推进创新型产业培育等六大创新工程,有效利用省市自主创新专项资金,积极推进自主创新重点项目建设,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培育区域经济增长极。

  11. 培育壮大六大创新型产业。

  年度目标:力争六大创新型产业全年完成投资150亿元,年产值达到400亿元。

  主要措施:不断加大支持力度,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建设国家玻璃新材料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省汽车零部件和精细化工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积极创建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和省光伏产业基地,努力培育壮大光伏、生物、新材料、精细化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及零部件等六大创新型产业,确保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30%以上。实施品牌战略,制定和实施品牌培育计划,力争全年新培育中国驰名商标1件、安徽著名商标8件、安徽名牌产品3个。

  12.加速完善区域创新体系。

  年度目标:新增省级以上研发平台15家,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初步构建覆盖全市重点区域的科技服务体系。

  主要措施:创建省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2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实验室8家、企业技术中心5家,推进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确保专利年申请量达到1000件,年授权数超过400件。新建5个“科技路路通”服务站,新增科技中介服务机构5家,不断健全科技服务网络。重点组织实施玉米芯生产聚乳酸等8项科技攻关,组织申报国家和省市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60项。建成大学科技园一期,力争建成国家玻璃及晶硅材料制品监督检验检测中心。推进5家企业和科研院所参与制定国家或行业标准。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