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工作重点
(一)强化意识。以中小企业集聚区为重点,充分发挥中小企业集聚区所在地政府和管理部门的作用,通过各类新闻媒体、网络及多种形式的活动,广泛持续开展知识产权战略、基本知识、运用技巧及典型案例的宣传,提高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意识,培育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创新文化,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社会氛围,推动中小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二)加强培训。将知识产权专题培训作为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贵州省中小企业星光培训工程的重要内容,将具有一定技术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实务管理人员的培训纳入贵州省“十、百、千”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计划。用五年时间,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培训体系和远程教育网络,对中小企业集聚区内的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实施知识产权培训。
(三)培育示范。分期、分批选择具有产业特色和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基础的中小企业集聚区,通过制定和实施集聚区总体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和落实培育集聚区知识产权优势的具体政策措施,建立集聚区知识产权管理和服务的有效运行体系。分期、分批在具有产业特色和区域竞争优势的产业集聚区中选择具有一定知识产权和品牌创造潜力的中小企业,通过政策引导和重点辅导服务,指导企业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建立知识产权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充分运用知识产权信息等创新资源,不断提高自主创新和技术成果转化的能力;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加快发展。通过知识产权优势中小企业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整体提升区域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的能力和水平。
(四)增强服务。依托现有的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等创新服务平台,建立知识产权服务辅导机构,建立中小企业集聚区专利交流工作站,完善中国专利技术(贵阳)展示交易平台、贵州省知识产权信息平台的功能,健全集聚区内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咨询、代理服务、信息检索、评价评估、质押融资以及专利产品(技术)展示交易、专利技术分析、专利战略制定等专业化、综合性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一批专业化服务能力强、服务业绩突出、受中小企业欢迎的知识产权示范性服务机构加快发展。
(五)健全保护。引导集聚区内中小企业提高知识产权维权意识和能力,推动集聚区内中小企业建立行业自律组织,建立知识产权协会、联盟,建立集聚区内重点优势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协作和保护联系制度,形成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与维权机制、应急预警机制、争端解决机制、法律援助机制等,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的良好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