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抗大旱保春耕促增收指导意见和加快水利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


  三、2010年抗大旱保春耕促增收的主要措施

  根据今年春耕生产和农民增收的实际,按照“小春损失大春补、粮食损失经济作物补、种植业损失畜牧补、农业损失非农补”的思路,进一步加强领导,统筹协调,狠抓落实,强化监督检查,落实好各项增产增收措施。

  (一)千方百计加大农业投入,充分调动农民生产自救的积极性。各县(市)区要切实抓好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机补贴等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保证各项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民手中,切实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自救的积极性。市级各部门要把项目和资金更多地向农业农村倾斜,各县(市)区也要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对农业生产尤其是当前春耕生产的投入。鼓励金融机构调整信贷结构,增加对农业生产的信贷投放。同时,积极动员、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投工、投劳、投资,投身以中低产田地改造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生产,努力在大旱之年实现增产增收。

  (二)千方百计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切实把各项增产增收重点措施落到实处。一是结合国家和省、市组织的粮食作物高产创建活动,按照高产创建示范园区的标准,健全组织领导和技术服务体系,配套重点物资,建立技术规范和技术规程,通过争取中央、省级支持,在全市开展粮食作物高产创建的示范园区项目建设,确保落实42个、共计42万亩高产核心示范点,辐射带动全市大春225万亩粮食生产,力争高产创建示范园区每亩增产粮食150公斤,实现增粮6万吨;二是根据今年生产实际,进一步调整种植结构,扩大水改旱种植面积,在落实10万亩水改旱计划的基础上,再扩种以玉米为主的大春旱粮15万亩以上,以弥补水稻产量损失,实现增粮4万吨以上;三是加大农作物间套种及晚秋作物种植力度,全市计划安排推广农作物间套种120万亩,实施12种间套种模式,建立12个核心示范点,每个点不少于1000亩。扩栽扩种晚秋作物80万亩,实现增粮5万吨以上,亩均增收200元以上。同时,各县(市)区要进一步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和粮经比例,研究制定好“十二五”种植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和设施农业,加大示范推广带动力度,引导农民群众改变传统种植习惯,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大力拓展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

  (三)千方百计帮助养殖户共度难关,切实抓好畜牧业生产。畜牧业是我市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由于旱灾造成牲畜饮水困难、养殖成本增加等不利影响,已出现部分地方农民减少畜禽生产,牲畜存栏量下降的状况。为此,必须引起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把促进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发展摆在重要位置,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确保畜牧业稳定发展和全市市场供应,稳定农民增收。要注重抓紧研究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增加猪、牛、羊等规模养殖。要认真兑现能繁母猪保险补贴、生猪和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补助等政策,加快落实“一湖两江”流域畜禽禁养迁建及扶持规模化畜禽养殖补助政策,结合畜禽补栏和水产补苗,鼓励和支持规模养殖场发展健康养殖,着力扩大标准化生产规模。加大草场改良力度,充分利用冬闲农田地、林果空闲地种植优质、耐旱牧草,提高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要着力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强化春季集中免疫,加强疫情监测、检疫监管,防止疫情传入,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和畜产品质量安全。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