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强化组织保障。围绕灾民所急、群众所需、基层所盼,进一步加大对抗旱救灾工作的组织力度,特别是政府主要领导要切实负起“一把手”责任,勤查旱情,亲问灾民,落实抗大旱保春耕促增收措施。要建立抗大旱保春耕促增收领导责任制,层层落实责任,实行县、乡、村领导干部包乡、保村、包户制度,保证人员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物资到位。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千方百计帮助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广泛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抓好抗大旱保春耕促增收工作。各级纪检监察部门、督办部门要继续加强督查和指导,确保工作措施落实到位,确保抗大旱保春耕促增收工作取得预期成效。对领导不力、指挥不当,造成工作进展缓慢、延误时机的部门和个人,给予严厉问责。
昆明市关于进一步加快水利建设的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抗旱救灾、切实加快水利建设的一系列工作部署和要求,进一步动员全社会力量加快水利建设,着力提高全市水资源保障和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特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水利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水是生命之源、生物之灵、生态之魂,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建设,先后在全市建成了一大批水利设施,特别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实施了“松-滇-螳”联合调度、松华坝加固扩建、“2258”引水济昆、掌鸠河引水及清水海引水工程等外流域调水工程,为全市城乡生产、生活用水安全,抵御自然灾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支撑。
但目前,我市水利发展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73亿立方米,仅占全省的3.28%。加之特殊的地质地貌,致使我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存在较大差异,全市水资源平均开发利用水平仅为35%,北部五县区甚至不足10%,远低于我国平均20%的综合开发利用率。尤其是当前发生的严峻旱情,充分暴露了我市工程性缺水导致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受到威胁、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受到制约的严重问题。因此,全市各级政府必须充分认识加快水利建设,对于建设现代新昆明、加快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极端重要性,从旱灾中吸取教训,痛定思痛,下大决心、花大力气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源工程分布不均带来的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以更加扎实有力的措施,切实搞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全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加快水利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按照合理开发、高效利用、综合治理、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水资源的要求,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坚持防洪抗旱除涝并重,开源节流保护并举,大中小型水利工程结合,以增加蓄水、改善民生、促进发展、保护生态为目标,以加快骨干水利工程、农业灌溉工程、农村人饮工程、水生态环境保护工程、防汛保安工程、节水型城市创建工程等“六大水利工程”建设为重点,努力形成重点流域和重点区域综合防汛抗旱,城乡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水环境和河湖生态有效保护,水利管理和运行安全有序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