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推进城乡卫生事业一体化的主要任务
医疗卫生事业关系人民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是重大的民生工程,推进城乡卫生事业一体化的主要任务是:
1.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3111”工程,改善薄弱医疗卫生机构现状,加强功能不健全医疗卫生机构的配套设施建设;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完善城市大医院对口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制度,落实城市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生晋升中高级职称前到基层社区服务一年以上的政策;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探索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收支两条线等管理方式;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到2012年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15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基本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
2.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督机制,实现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完善医院法人治理机构,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实施注册医师多点执业试点工作。继续加快民营医疗机构发展,大力推进医疗卫生领域招商引资工作,鼓励社会力量规模办医,鼓励各类资本参与公立医院产权多元化改造、重组,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多元化办医格局。充分发挥昆明市民营医院服务中心作用,做好相关服务。到2012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取得突破,多元化办医格局形成。
3.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城乡居民,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完成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全部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按定额、定项和购买服务等方式补助;完善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基础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建立分工明确、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互动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促进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到2011年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得到普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不低于20元的目标。
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覆盖城乡全体居民,覆盖率达到百分之百。到2012年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参保率均提高到98%以上;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最高支付限额分别提高到职工年平均工资、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以上,实现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全体居民。
5.建立基本药物制度。按照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四区四县一市”全部参加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对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属国家规定的基本药物目录范围的,按购进价格实行零差价率销售,以减轻居民的看病贵问题。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报销比例要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到2012年基本药物品种逐步扩大,基本药物实现城乡居民全覆盖。
(六)推进城乡文化事业一体化的主要任务
1.建立功能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形成以市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为龙头,以市、县(市)区文化馆、图书馆为骨干,以街道综合文化站为支撑,以社区文化活动室为基础的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把高标准建设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示传承中心作为文化工作的首要任务。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四区四县一市”重点发展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产业聚集区。
2.“四区四县一市”探索总分馆制的建设模式,加强资源的流通与共享,完成文化馆、图书馆的建设改造和升级,“四区四县一市”的“两馆”评估达到文化部二级以上标准,形成覆盖市、县(市)区和乡镇、街道办事处、社区的四级公共图书馆网络。开展深入细致的古籍普查评审建档工作,形成完整、规范、科学的古籍保护体系。
3.完善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积极促进“资源丰富、技术先进、服务便捷、覆盖城乡”的数字资源建设,大力推进社区居民文化素质教育培训。
4.对“四区四县一市”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做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相关文物及资料的征集工作,加大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经费的投入,以流动博物馆的方式加强对昆明的宣传。加强文化名城、街区、村镇的抢救性保护、申报、评审工作。形成较为完善的文物保护体系。
5.加强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完成昆明市工人文化宫的建设搬迁工程,完成市级文化场馆基础设施的改造工程,完成“四区四县一市”社区文化站(室)的修缮及改扩建工程,对不达标的县(市)、区级文化馆进行新建或改扩建。根据呈贡新城、三个经济开发区、昆明市北市区、城市规模和人口不断增加以及城市改造迁村并点的实际,高标准规划建设各种文化设施,做到与城市的发展同步。
6.加强社区文化人才培训,构筑城乡一体的文化人才基础。采取集中辅导、对口帮带、开展活动等手段,对社区文化人才队伍进行广泛培训;建立和落实各项社区文化人才的政策与制度,通过以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为基本内容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保障,构筑社区文化建设的人才基础。建立健全社区专兼职文化骨干人员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鼓励专家学者到社区文化站挂职锻炼,开展各项业务培训,创新培训内容,完善培训机制,全面提高社区文化骨干的业务素质。
7.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增强城乡文化发展活力。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图书馆事业发展,鼓励民间开办图书馆,引导社会开展经常性的、高品位的读书活动;充分挖掘民间个性化收藏资源和人才优势,聚合民间资源;以公共图书馆为集源地,整合民间个性化藏书资源网络体系,建立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与民间收藏资源的信息共享机制;整合、提高企事业单位及城市小区、广场、绿地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利用率,打造“十分钟文化小岛”和广场文化活动精品,大力扶持业余文艺团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