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行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复查的地质灾害巡查制度。设区市、县(市、区)国土资源(矿管)部门负责地质灾害巡查的组织实施。
二、地质灾害巡查范围:已知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地质灾害易发区,主要包括山区丘陵区居民点及建设工程切坡地段。重点巡查集镇、中小学校、医院、重大工程设施、农村建房高陡切坡地段和建设工地、临时工棚切坡段。
三、地质灾害巡查内容:地质灾害隐患的类型、潜在规模、威胁对象及危害程度、发展变化情况,防灾措施及防灾责任人、监测人的落实情况。
四、巡查人员必须包括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当地乡(镇)、村(或有关单位)人员;也可以协调有关部门、专业技术单位联合组成巡查组进行巡查。
五、对巡查中新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应及时进行登记造册,制定防灾措施;并通知乡镇、村或有关建设单位,落实防灾措施和防灾责任人、监测人。
六、巡查工作必须认真细致,不能流于形式。每次巡查必须有书面记录,巡查责任人应在记录上签名。
县(市、区)
乡(镇)地质灾害隐患巡查情况表
编号
| 地 点
| 潜在灾
害类型
| 潜在规模
(m2,m3)
| 威胁人数
(人)
| 威胁财产
(万元)
| 受威胁户主姓名
| 隐患特征及发展变化情况
| 防灾责任人及联系电话
| 监测人及联系电话
| 巡查日期
| 巡查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