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集聚高能级贸易主体,推进贸易服务专业化。
建设专业化国际贸易交易平台。依托国际贸易、保税物流、展示展销等功能和临港区位优势,建设进口葡萄酒、水果、粮油、化妆品等生活消费品和能源、原材料、先进技术与装备、关键零部件、船舶等资源性商品进口市场;结合经济腹地的比较优势产业,研究培育文具、家电、服装等商品出口市场,强化市场集聚和辐射功能,培育辐射长三角和中西部地区的进口大市场,辐射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的出口采购基地,构建国际商品交易集散中心、重要商品进口信息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大力发展“网上交易”,整合现有资源,引进优质资源充分利用网上市场的综合优势,实现有形贸易与无形贸易的有机结合、优势互补,整合贸易、物流、金融、口岸服务和电子商务等资源,吸引大市外的国际贸易总部、贸易服务机构等优质外贸主体集聚,加快推动进出口市场转型升级,打造智慧市场。
建设国际贸易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第三方进出口服务综合性电子商务平台,提供通关、金融、物流、法律等“一条龙”、“全过程”专业化贸易服务,重点服务我市中小型专业外贸企业和利用宁波口岸功能的国内其它地区外贸企业,促进国际贸易成本最低化、交易安全化、通关便捷化。
建设国际会展服务平台。培育若干个在国际国内有较大影响的进出口产品展示交易品牌展会,提升展会的国际化、品牌化、市场化程度,加强专业化、市场化运作管理,扶持和培育大型展览公司,促进我市会展业健康快速发展。
(十)提升腹地服务能级,推进贸易辐射区域化。
拓展国际贸易辐射能级。支持国际贸易示范区企业拓展功能业务,鼓励国际贸易示范区企业在大市范围内设立办公场所、经营网点或分支机构,进一步提升功能辐射效应。依托保税分拨和保税物流功能,利用现代贸易运作模式,加强与省内其他地区以及中西部地区的对接,为全省进出口货物的配送和深加工结转提供有效服务,为中西部地区货物提供便捷的进出口通道,增强国际贸易示范区的辐射深度和广度,提升面向长三角和全国的辐射能级。
完善物流配送体系。加快国际贸易示范区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平台和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完善现代保税物流配送体系,进一步拓展保税仓储、分拨配送、流通加工、增值加工等物流功能;加强与长三角其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联动发展和通关合作监管,建立便捷的跨关区集中报关模式,实现货物在特殊区域间的快速流动。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