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是为了育人。马庆军不仅仅为全科研究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科研平台,传授专业知识给学生,他还利用与学生接触的机会经常和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学生做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对家庭有困难的学生,伸以援助之手,为学生奔走联系升学、就业。对学生而言,马老师始终是一位充满活力、充满信心的师者,也始终是一位完全信得过的朋友。
五、生命不息 奋斗不止
在得知自己罹患重症之后,马庆军依然以坚忍的毅力、赤诚的大爱坚守在岗位上。“知道自己病情后,他考虑最多的还是自己的工作,自己的病人。”刘忠军主任说。手术后,他对张克大夫说自己一定还要回到工作岗位上。
术后三个月,病情刚刚稳定的马庆军就主动到科里参加查房,只要身体状况允许,他总要到病房走走看看,即使不得不待在家里休养时,他也常常电话不断,联系通知学术会议、科研教学活动安排等。术后四个多月,他又回到了他心爱的工作岗位上。
“老师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只要闲着他就会觉得是不应该的。他的事业和生活都在医院里。”马庆军的博士研究生、骨科吴奉梁医生说。
2010年5月27至30日,马庆军受邀赴新疆参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门为新疆少数民族医务工作者举办的培训。他听说是援疆项目,欣然答应参加。当时已经出现腹水将近一个月,双下肢严重水肿,马庆军的爱人哭着请求他不要去,但他仍然坚持参加,说:“答应了的事情,又是对国家和少数民族地区有意义的事情,一定要去!”从新疆返京后的第二天,马庆军又一次躺在了医院的病床上。
2009年3月,马庆军以高票当选为“首都十大健康卫士”,面对荣誉,他说:“我是一名普通的外科医生,做一个好大夫是我永远的心愿。我本无意于那些荣誉和光环,而今,我竟然被选中。我非常感谢社会和同行们的认可。此时,我想到的是,生命是有限的,工作是无限的,作为一名医生,永远负有为患者解除痛苦的责任!”
作为一名老党员,马庆军从医三十多年,始终以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为己任,潜心医疗事业,治愈重症无数;他淡泊名利,真诚关爱患者,始终把患者利益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模范践行党的先进性要求。作为一名医生,马庆军深知生命有限,但他依然勇敢地与病魔相抗争。他以坚忍的毅力、赤诚的大爱坚守着岗位,他以无限的热情奉献于医学事业,他用仁爱之心铸就了朴实无华的“医魂”,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共产党员高尚的思想内涵。2010年,马庆军被北京大学授予“优秀共产党员标兵”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