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秸秆还田和深耕。棉田提倡在11月底12月初进行棉花秸秆还田,可有效的改善棉田土壤的物理性能,增加棉田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结合棉花秸秆还田在棉花或前茬作物收获后,秋耕冬晒垡,耕深由过去的20 cm 增加到30~40cm,一般每2~3 年秋深耕一次。深翻的土壤,冬季经过冻融交替,可以疏松土壤,创造良好的棉花根系生长环境,增强棉株的抗旱、抗病、抗逆能力,培养健根壮株的棉花。
3、增施有机肥和配方施肥。有机肥可增加棉田的土壤养分,改善棉田的土壤结构。因此,在秸秆还田的基础上,要广积肥源,增加有机肥单位面积的施肥量。一般亩施农家肥2000-3000 kg。原则采用“重视有机肥、合理施氮肥、稳施磷肥、增施钾肥,巧施微肥”的平衡施肥的技术路线,要求氮磷钾施用比例按土壤供给和产量需求而定,以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节本增效。第一次追肥:盛蕾见花期结合中耕培土,亩施尿素10kg、氯化钾7.5kg左右,保证棉株大量开花结铃的养分供应,增蕾促花保桃,减少脱落;7月底8月初亩施尿素5-7.5kg作为盖顶肥,以后不再根基追肥。8月中旬可是情况叶面喷肥,喷施3-5%尿素加0.5-1%磷酸二氢钾混合溶液,每隔7-10天一次,2-3次。
4、推迟播期,提高播种质量。早发易衰的棉花品种、砂性土壤、地力较差,应适当晚播,推迟到4月20-30日播种,选用脱绒包衣棉种,采用机械化精量和半精量播种。此外,合理进行轮作倒茬、适时中耕、化控调控等培养健壮棉株,进而控制或延缓早衰都有显著的作用。
5、合理密植,科学化调。密度视地力和肥水条件而定,一般情况下建议密度3000-4000,行距80-90cm。要科学整枝,适时打顶,减少无谓的营养消耗,有利于增蕾、保铃和防止棉花早衰;在种植密度不大的情况下,也可保留叶枝或粗整枝;6月15日以前现蕾的早发棉田,均可除掉棉株下部2-3个果枝的蕾及边心或直接打掉下部2-3个果枝,塑造合理的群体结构。 科学化调,原则采用少量多次,视长势而定量。一般苗期不需要化调;蕾期亩用缩节胺1~1.5克;初花期亩用缩节胺1.5~2.5克,喷洒的重点部位是顶部。盛花结铃期在棉花打顶后,亩用缩节胺3克左右喷雾,主要喷洒生长旺盛的上部,控制上部果枝长度。
6、综合防治病虫害,提倡统治统防。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策略。针对近年来因种植抗虫棉,棉田害虫发生演变的规律,以防治苗期蚜虫、棉叶螨和“伏蚜”、烟粉虱、盲蝽象为重点,同时,注意防治二代棉铃虫和其它害虫。注重采取农业生物防治措施,选择抗病、优质、高产、抗虫性强的抗虫棉品种;注意保护利用天敌,搞好虫情调查,达不到防治指标不药防,尽量推迟药防时间,发挥天敌的控害作用;达到防治指标的要当机立断,及时药防,做到对症下药,能兼治的不单治,能挑治的不普治等综合防治技术。注意选用抗黄萎病性能好的品种,并注意采用农业措施、喷施黄腐酸等进行防治。重点防治黄萎病、红叶茎枯病、烟粉虱等病虫害。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