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现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覆盖。2010年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继续纳入省、市民生工程,建成省级5个村、市级1个乡镇和15个村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2.实现市103条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的全面更新及规范管理。研究出台全民健身工程规范性实施细则,切实解决使用、管理、维护和维修问题,建立完善公共体育设施维护管理长效机制。
3.加快新老公共体育场馆建设和改造步伐。抓紧建设市体育中心,加快市中心城区老体育场馆的改扩建步伐。2010年完成市体育中心工程的主体框架,老城区体育场馆改扩建基本完工。
(三)加强城乡体育组织网络建设。
进一步明确各级全民健身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职责。组建街道(社区)、乡镇体育总会,指导社区居委会成立社区体育俱乐部,鼓励行政村成立农村体育俱乐部,争创省级体育示范乡镇、城市先进体育社区和社区俱乐部。体育、民政部门要加强对体育社团、行业体协的指导和管理,完成体育社团年检工作,鼓励体育协会走实体化道路。
(四)大力开展体育比赛与主题系列活动。
1.办好全市第四届青少年体育节。创新工作形式,体育部门与教育、团市委共同组织好第九届全市城乡中小学生登山比赛、举办全市第十届城乡10万青少年春季阳光体育远足健身游活动和举办全市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夏令营比赛活动。
2.开展以乡镇为重点的农村体育比赛与群体活动。县、区要举办一次以乡镇为重点的综合或单项的农村体育运动会,同时在农闲时段组织农民开展舞龙、舞狮等传统特色体育健身活动,进一步丰富农村的文体活动。
3.抓好重点时段、重要节点体育赛事活动。一季度举办元旦迎新春主题长跑、冬泳爱好者勇敢者展示、春节全民健身大拜年,以及中心城区第九届“小桥牌”联谊赛等活动。二季度举办市第四届青少年体育节启动仪式暨第九届城乡中小学登山比赛、第十届城乡10万青少年春季远足阳光体育健身游启动仪式、第二个全省全民健身日庆祝活动、组队参加安徽省第二届农民篮球大赛、全国第四届体育大会。三季度举办全国第二个全民健身日主题庆祝活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夏令营通讯赛、组队参加第二届全国健身气功博览会和第五届省残疾人运动会。四季度开展城市体育下乡、农村体育进城,组队参加第六届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系列活动。
4.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要密切配合,认真抓好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贯彻落实工作。充分发挥单项体育协会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作用,构建协会、学校、家庭、社区相联系的竞赛活动网络,积极组织开展活动,引导和激发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实现“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校校有体育特色”。积极争创国家级与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户外体育营地。继续抓好全市中小学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工作,进一步满足广大居民体育健身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