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的实施意见


  责任单位:省农业厅。

  协办单位: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环保厅。

  责任市县:有关省辖市和县(市、区)政府。

  (3)秸秆生物气化和秸秆固化成型工程项目。在粮食生产核心区40个县(市、区)实施秸秆生物气化工程。建设期限:2010年至2019年。建设规模为2500处。主要建设内容:实施秸秆生物气化工程,实现秸秆资源的能源转化等。2010年完成2处;2012年累计完成47处;2015年累计完成700处;2019年完成全部建设任务。

  在粮食生产核心区25个县(市、区)实施秸秆固化成型工程项目。建设期限:2011年至2019年。建设规模为1500处。主要建设内容:实施秸秆固化成型工程,实现秸秆的物理转化等。2011年完成5处;2012年累计完成50处;2015年累计完成540处;2019年完成全部建设任务。

  责任单位:省农业厅。

  协办单位: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环保厅。

  责任市县:各有关省辖市和县(市、区)政府。
  5.仓储物流建设。
  (1)仓储建设工程。在粮食生产核心区71个县(市、区)实施。建设期限:2016年至2020年。主要建设内容:改扩建仓容200亿公斤,新建仓容50亿公斤。2016年至2017年改扩建仓容80亿公斤,新建仓容25亿公斤;2018年至2019年改扩建仓容80亿公斤,新建仓容15亿公斤;2020年改扩建仓容40亿公斤,新建仓容10亿公斤;到2020年全省形成完好标准仓房仓容380亿公斤。

  责任单位:省粮食局。

  协办单位: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国土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环保厅、中储粮河南分公司。

  责任市县:各有关省辖市和县(市、区)政府。
  (2)可开铁路班列的粮食物流中心建设工程。在粮食生产核心区11个省辖市、1个县实施。建设期限:2016年至2020年。主要建设内容:建设火车接发系统,改造铁路专用线、罩棚以及配套的包粮班列物流设施等。2016年至2017年实施新乡、商丘、许昌、漯河、鹤壁市与铁路班列物流中心项目相配套的仓房、专用线、散粮接发设施等工程。2018年至2019年实施信阳、洛阳、南阳、驻马店、周口市与铁路班列物流中心项目配套的仓房、专用线、散粮接发设施等工程。2020年实施开封市、固始县与铁路班列物流中心项目配套的仓房、专用线、散粮接发设施等工程。

  责任单位:省粮食局。

  协办单位: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国土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环保厅。

  责任市县:各有关省辖市和县政府。
  (3)以散粮汽车运输为主的物流节点建设工程。在粮食生产核心区95个县(市、区)实施。建设期限:2016年至2020年。主要建设内容:在95个县(市、区)各建设1个散粮汽车运输物流节点,增加散粮接发系统、相应运输工具、RFID(射频识别产品)和GPS(全球定位系统)。其中:2016年至2017年实施40个县的散粮汽车运输物流节点建设工程。2018年至2019年实施30个县的散粮汽车运输物流节点建设工程。2020年完成全部散粮汽车运输物流节点建设工程。

  责任单位:省粮食局。

  协办单位: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国土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中储粮河南分公司。

  责任市县:各有关省辖市和县(市、区)政府。
  (4)水路跨省散粮运输设施建设工程。在沈丘县、淮滨县、永城市3个县(市)实施。建设期限:2016年至2020年。主要建设内容:新建、改建直属库内河码头泊位和相关设施。2016年改造沈丘县直属库内河码头原有3座泊位、新建3座1000吨的泊位,在周口市东郊库新建1亿斤码头散装设施和3座1000吨泊位,实现周口市水路跨省散粮运输目标。2018年新建淮滨县、永城市专用粮食散粮码头设施,实现信阳、商丘市水路跨省散粮运输目标。

  责任单位:省粮食局。

  协办单位:省发展改革委、水利厅、财政厅、国土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环保厅、中储粮河南分公司。

  责任市县:周口市、信阳市、商丘市和沈丘县、淮滨县、永城市政府。
  6.粮食科研创新能力建设。
  (1)河南现代农业研究开发基地。在省农科院和粮食生产核心区7个省辖市、3个县的农业科研院(所)实施。建设期限:2010年至2012年。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核心基地和区域性基地两部分。其中核心基地为省农科院现代农业研究开发基地(原阳),主要建设基地基础设施和国家黄淮粮食作物生物技术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粮食作物新品种DUS测试中心、粮食作物品种抗性评价中心等10个中心;主要依托粮食生产核心区基础好、优势突出的省辖市、县农业科研院(所),建设10个现代农业区域性研究开发基地。其中:2010年建设核心基地基础设施、国家黄淮粮食作物生物技术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粮食作物新品种DUS测试中心、粮食作物品种抗性评价中心和周口市、浚县、新乡县、温县等4个区域性基地。2011年建设核心基地粮食作物新品种试验区核心试验站、试验小区专用高效农业机械系统、节水农业与旱作农业研究中心、生物农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洛阳市、商丘市、漯河市等3个区域性基地。2012年建设核心基地生物肥料工程技术中心、粮食精深加工及转化增值研发中心、农业信息技术和精准农业研究中心、昆虫多样性及资源评价中心和驻马店、信阳、南阳市等3个区域性基地。

  责任单位:省农科院。

  协办单位: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

  责任市县:各有关省辖市和县政府。
  (2)粮食技术研究与应用。在粮食生产核心区95个县(市、区)实施。建设期限:2010年至2020年。主要建设内容:实施粮食作物转基因育种、粮食作物超高产新品种选育、粮食作物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粮食作物重大生物灾害预警及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耕地分区保育技术研究与示范等重大科技专项。其中:2010年主要实施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河南课题,超级小麦新品种选育与示范,小麦、玉米新品种产业化研究与开发,超级稻新品种选育与示范,河南耕地保育与持续高效现代农业试点工程等项目。培育小麦、玉米主导新品种各3个至4个,集成小麦、玉米配套栽培技术体系各1套,建设200个耕地质量监测网点,采集并测试1.5万个土样。2012年主要实施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河南课题,小麦、玉米超高产新品种选育,超级稻新品种选育与示范,河南耕地保育与持续高效现代农业试点工程等项目。培育小麦、玉米主导新品种各3个至4个,水稻主导新品种2个至3个;集成小麦、玉米、水稻配套栽培技术体系各1套;制作1套分耕地质量等定级图,建立耕地质量数据库;选育6个至8个转基因新品种。2015年主要实施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河南课题,集成小麦、玉米超高产新品种选育,超级水稻、大豆新品种选育与产业化开发,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关键技术研发等项目。培育小麦、玉米主导新品种各5个至6个,水稻主导新品种3个至5个,大豆主导新品种3个至4个,完成主要粮食作物品种更新换代1次;集成小麦、玉米配套栽培技术体系各1套至2套,水稻、大豆配套栽培技术体系各2套至3套;创新耕地质量定向培育技术体系3套至5套,建设10个千亩标准示范样板;选育转基因新品种8个至10个;集成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预警技术体系1套至2套。2020年主要实施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河南课题,主要粮食作物新品种选育,主要粮食作物新品种示范推广,粮食作物生物害预警及防控技术研发等项目。培育小麦、玉米主导新品种各10个至12个,水稻、大豆主导新品种各4个至5个,甘薯主导新品种6个至8个,完成主要粮食作物品种更新换代1次,良种覆盖率达到100%;集成主要粮食作物栽培技术体系8套至10套;克隆优异基因25个至30个,选育转基因新品种12个至16个;集成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技术体系2套至3套;建设一批主要粮食作物育种平台。

  责任单位:省科技厅。

  协办单位:省财政厅、教育厅、农业厅、农科院、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科技学院。
  7.良种繁育和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1)良种繁育推广。在粮食生产核心区95个县(市、区)实施。建设期限:2010年至2015年。主要建设内容:建设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78个、99万亩,其中小麦良种繁育基地40个、玉米良种繁育基地12个、水稻良种繁育基地6个、大豆良种繁育基地10个、红薯良种繁育基地10个。建设农作物新品种试验及示范基地54个、1.62万亩,其中农作物新品种综合试验及示范基地12个、农作物新品种试验及示范基地42个。建设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室)107个,其中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检测中心12个、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检测室95个。2010年建设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17个、农作物新品种试验及示范基地10个、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室)18个;2011年建设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20个、农作物新品种试验及示范基地10个、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室)18个;2012年建设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16个、农作物新品种试验及示范基地10个、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室)17个;2013年建设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14个、农作物新品种试验及示范基地10个、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室)17个;2014年建设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8个、农作物新品种试验及示范基地10个、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室)22个;2015年建设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3个、农作物新品种试验及示范基地4个、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室)13个。

  责任单位:省农业厅。

  协办单位: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科技厅、河南农业大学。

  责任市县:各有关省辖市和县(市、区)政府。

  (2)基层农技服务体系建设。在粮食生产核心区95个县(市、区),完善扩建95个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建设570个区域农业技术服务站、1个农业遥感监测及减灾应急系统。建设期限:2010年至2012年。主要建设内容:改扩建实验室、培训室、资料室、科技服务大厅等95000平方米;购置桌投影仪等培训设备;配备GPS、无线视频传输、数码相机、Gstar-IC型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野外农田遥感监测专用车、便携式电脑等农业遥感信息采集设备。2010年建设23个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2011年建设50个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2012年建设22个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570个区域农业技术服务站、1个农业遥感监测及减灾应急系统。

  责任单位:省农业厅。

  协办单位: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科技厅。责任市县:各有关省辖市和县(市、区)政府。
  8.农业机械化体系建设。
  建设范围涉及粮食生产核心区95个县(市、区)。建设期限:2010年至2020年。主要建设内容:一是89个县级农机技术推广公共服务能力和农机安全监理站标准化建设。其中,县级农机技术推广公共服务能力建设:购置农机化作业田间作业测试、技术培训、信息网络和推广服务车等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设备1780台(套),粮食类示范教学样机1024台(套),改扩建技术培训用房17800平方米,修建样机库棚等26700平方米。县级农机安全监理站标准化建设:购置监理业务终端设备、移动式拖拉机安全检测装备、无纸化计算机理科考试系统、全库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术科考试电子桩考仪等设备801台(套、辆),改扩建农机监理业务审批用房17800平方米、术科考试场89000平方米。二是农机新技术推广应用。推广应用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5项、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6项、薯类生产机械化技术3项、小麦玉米两茬轮作保护性耕作技术5项和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技术5项等30项农机化新技术。三是农机科技示范推广基地建设。建设省级中心基地1个、区域基地5个。省级中心基地规模1000亩,建设农机具展示厅和农机化技术培训设施,主要承担全省农机新机具、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培训、观摩和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模式的机械化优化集成研究等任务。每个区域基地规模500亩,主要承担本区域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模式的机械化优化集成研究和农机新机具、新技术试验、示范、观摩等任务。四是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扶持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1万个,使其基本具备全方位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2010年完成40个县级农机技术推广公共服务能力和农机安全监理站标准化建设;到2012年,累计完成89个县级农机技术推广公共服务能力和农机安全监理站标准化建设;到2020年,完成全部建设任务。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