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人应食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忌辛辣油腻厚味食物,少食多餐,保证液体与营养充足。
(2)发热病人,可多饮水或多吃新鲜水果。汗出较多的病人,宜多喝淡盐水。
3. 其他
(1)注意做好高热重证病人的情志护理及家属的思想工作,配合治疗。
(2)注意病人精神、体温、血压等变化,观察舌苔、大小便变化等情况,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二、肠道急症防治中医药临床技术方案
(一)诊断要点
1. 病名诊断
(1)临床表现特点
①少腹、脐腹或小腹部位突发疼痛(绞痛、胀痛或刺痛)。
②常伴腹胀、恶心呕吐、神疲怯寒或烦躁身热,大便溏或结。
(2)发病特点 ①发病急;②病位广泛;③病情多变。
(3)辅助检查 根据不同的病因可进行相应的理化检查,如血、尿、粪常规,血淀粉酶、血电解质等。其他特殊检查,如B超、X线、CT、纤维胃镜、结肠镜、腹腔镜及胰胆管造影等。
凡具备第(1)、(2),参考(3)项即可诊断。
2. 证类诊断
(1)寒积
主证:腹痛急暴,剧痛拒按,喜热畏寒,口淡不渴。舌淡苔白,脉沉迟或弦紧。
兼证:得温痛减,遇冷痛甚,腹胀便秘,小便清利。
(2)热郁
主证:腹痛暴作,腹满痞硬,肌肤灼热,痛处拒按。舌苔黄腻或黄燥,脉滑实有力或濡数。
兼证:口渴自汗得温痛甚,小便黄赤,大便干结不爽或秽臭。
(3)气滞
主证:腹部胀痛,牵及胁肋或少腹,时痛时止,攻窜不定,按之无形。苔薄白或微黄,脉弦。
兼证:嗳气呕逆,矢气则舒,恼怒则甚。
(4)瘀血
主证:腹痛如割,痛处固定,疼痛拒按。舌青紫或有瘀斑,脉弦或涩。
兼证:腹中积块,黑便。
(5)食滞
主证:脘腹胀痛,腹痛拒按,嗳腐吞酸,有伤食史。舌苔厚腻,脉滑有力。
兼证:不思饮食,痛而欲泻,泻后症减,大便酸臭或便秘。
(6)虫积
主证:脐周绞痛,时痛时止,反复发作,吐虫或便虫。舌苔腐、花剥,脉弦滑。
兼证:能食形瘦,睡中龃齿,嗜食异物,腹形如鞭。
以上证类以主证和舌脉象为主要诊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