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①保持局部干燥。
②浸渍:洗净患处,中药散粉或痱子粉涂于洗净患处。
处方:葛根30克、明矾30克、黄柏30克磨粉涂撒于患处。
③. 糜烂、浸渍、渗液:用复方黄柏液湿敷。
处方:黄柏粉30克、马齿苋粉30克、明矾粉50克,冲开水2000毫升冷湿敷、浸泡。
④. 化脓和溃疡,红肿和疼痛:
处方:蒲公英60克、黄连粉50克、马齿苋粉30克、千里光粉30克、 明矾粉30克,冲开水2000毫升冷湿敷或浸泡半小时。
(二)脚湿气(皮肤癣病--手癣、足癣、体癣、股癣):洪涝灾害时,由于身体一些部位长期浸泡在水中,生活环境温暖潮湿,是各种癣病发生的好时机。表现为瘙痒、糜烂、浸渍、发白、渗液、脱屑、潮红,严重者红肿,化脓、裂疼、出血,继发丹毒、肾炎。
预防:保持干燥、清洁、透气,避免搔抓。
治疗:洗净患处,无糜烂、渗液者黄柏30克、苦参30克粉涂于患处;有糜烂、渗液、红肿、化脓者黄柏粉120克、黄连50克、马齿苋粉50克、地榆50克、野菊花50克粉,冲开水2000毫升冷湿敷或浸泡半小时。
(三)湿疮(湿疹、烂裆阴囊--湿疹、皮炎、小腿湿疹等):多发生于双下肢,阴囊,因为长期泡在污浊的水中,皮肤容易受各种微生物的侵袭,主要表现为患处瘙痒、皮肤上出现红斑、丘疹,渗出,严重的出现水疱,肿胀、化脓继发丹毒其它感染。
预防:可在下水前外涂凡士林,劳作后可用1%的盐水浸泡患处约半小时,然后再用清洁水洗净凉干。
治疗:1.龙胆草30克、黄柏30克、黄连20克、苦参30克、明矾30克粉,冲开水2000毫升搽洗、冷湿敷或浸泡半小时。
(四)虫咬皮炎、钩虫皮炎(粪块毒)、疥疮:灾区卫生条件差,气候潮湿,赶上蚊虫繁衍的季节,洪水泛滥更促进了蚊虫的滋生。主要表现为四肢出现红色小丘疹、抓痕,有时在皮疹的顶端有透明的小水疱,较痒。
预防:使用蚊帐,保持皮肤清洁卫生,外用防护剂。适时更换内衣裤,保持清洁干燥。
治疗:苦参、百部、野菊花各30克冲开水2000毫升搽洗、冷湿敷或浸泡半小时。
(五)黄水疮(脓疱疮)、疖肿:是灾区儿童中较常见的疾病之一,可在面部和四肢以及躯干部位出现一个小水疱,脓疱,脓丘疹,脓肿,可伴有疼痛、痒,甚至继发肾炎、败血症。
预防:注意卫生,避免搔抓。
治疗:野菊花30克、蒲公英30克、地丁30克、黄连20克,冲开水2000毫升搽洗、冷湿敷或浸泡半小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