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水文工作的意见
(泰政办发〔2010〕90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单位,省属以上驻泰各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以下简称
《水文条例》),进一步加强全市水文建设和管理, 提高水文公共服务水平,实现水文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水文工作的意见》(鲁政办发〔2007〕60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对水文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水文事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公益事业,是水利建设与管理的重要基础和技术支撑,在防洪安全、饮水安全、粮食安全、水生态安全、经济建设及其他社会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市已建成水文、水资源、水环境监测、水土保持监测站点200多处,基本形成了项目齐全、布局合理、功能较为完备的水文站网格局,监测收集了大量的基本国土资料,在水利规划设计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保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水文不仅为各级政府防汛抗旱、抢险救灾决策指挥和洪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可靠依据,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实现建设经济文化强市、打造国际旅游名城的目标,必须重视和发挥水文的基础作用,认真解决洪涝灾害、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和水土流失等影响我市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突出问题。目前,我市水文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基础设施比较落后,信息化水平不高,水文站网布局有待进一步优化;水文管理体制和投入机制尚待进一步理顺,服务功能尚需进一步拓展。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出发,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快水文事业发展,促进水文现代化建设,使水文工作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二、进一步提高水文管理与服务水平
要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科学的水文中长期发展规划,并以科技进步为依托,不断提高水文信息采集、传输和处理水平,提高预测预警能力和应急机动监测能力。要调整和优化水文站网的布局,提升各类水文站网的整体功能。在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以信息化建设为带动,积极开展水文基础研究,应用推广新技术、新设备,加快水文信息采集与传输、水文综合数据库、洪水预警预报、水资源监测管理、水环境监测评价、水土保持等应用服务系统建设,提高水文工作的现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