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关于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方案的通知


达州市促进被征地农民就业工作方案(2010年)

  为大力实施就业促进民生工程,促进被征地农民特别是重大建设项目新增被征地农民实现就业,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调结构、上水平、促改革的工作思路,围绕“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的要求,动员全社会各方面力量,通过项目吸纳、开发公益性岗位、组织劳务输出、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和落实社会保障等措施,使被征地农民得到及时有效的就业帮扶。

  二、工作目标

  为被征地农民特别是对“农转非”的“4050”人员、低保对象、残疾人和失业一年以上的人员提供及时有效的就业帮扶,全面落实各项就业扶持政策。全年帮助8000名被征地农民实现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一人实现就业。

  三、工作措施

  (一)强化就业安置。将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工作作为征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征地时同步做好就业渠道规划、职业技能培训、就业规模预测等工作,切实加大宣传力度,使用地单位充分认识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工作对优化发展环境、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的重大意义,履行收纳征地农民就业的社会责任。同时,督促指导用地单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安置当地被征地农民就业。(责任单位:国土资源、人事、劳动保障等部门)

  (二)鼓励从事农业经营。对部分土地被征用的农民,充分发挥被征地农民的农业技能,实行调地安置,也可帮助他们到农业产业化企业和农业园区务工或承包经营,在农村依法承包荒山、荒地、荒滩,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林产业。(责任单位:农业、林业等部门)

  (三)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积极开发适合被征地农民的创业项目,广泛收集创业信息,将创业培训、小额贷款、场地安排、开业指导、政策咨询、市场信息、后续扶持等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改善创业环境,为被征地农民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提供帮助,按规定落实就业扶持政策。(责任单位:劳动保障、财政、金融、税务、工商等部门)

  (四)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多渠道开发适合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岗位,鼓励企业、事业单位和社区吸纳被征地农民就业。在被征地农民集中居住区积极开发保洁、保绿、保安、保序等公益性岗位,大力发展社区就业实体,开发社区服务、社区网点、社区管理等就业岗位,优先安置就业困难对象就业,并按规定落实岗位、社保补贴等扶持政策。(责任单位:劳动保障、人事、财政、工商等部门)

  (五)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多渠道筹集培训资金,优化培训项目管理模式,鼓励引导被征地农民参加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重点,积极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培训,突出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实用性,增强就业能力和就业稳定性。(责任单位:劳动保障部门)

  (六)提供公共就业服务。为被征地农民及时办理失业登记,免费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开展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大力组织劳务输出,帮助他们实现异地就业。(责任单位:劳动保障部门)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