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全面落实课程方案。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宗旨,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完善课程体系,确保技术、艺术、体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充分发挥课程体系的整体育人功能。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建设与管理,颁布《黑龙江省地方课程标准(试行)》,认真开设《技术》、《黑龙江人文与社会》和《生命教育》课程;充分利用学校和当地资源,组织开发独具特色的学校课程。加大普通高中选修课程开设力度,实行分类规划、分类指导,满足不同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需求;加强学生选课指导和人生规划指导,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开展好艺术活动、阳光体育运动等,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4、不断提高课程实施质量。把教学改革作为深化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以课堂教学为重点,深入探索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创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注重维护学生的尊严和人格,激发学生好奇心,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5、继续提升教师新课程实施能力。构建和完善以“研培结合”为特色的省、市、县三级教师培训体系,以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完善省级教师远程研修网络系统,实现培训资源共享与城乡覆盖。完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加强校本研修基地建设。构建以强化师德为核心、以学习型组织建设为基础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全面提升教师新课程实施能力。师范院校要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际和需求,改革院系设置、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培养模式,增强培养针对性。
6、深入推进考试评价改革。加强对中考改革的指导,完善义务教育阶段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强化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在高中招生录取中的作用,逐步扩大初中升优质高中定校配额比例。建立义务教育阶段学业质量监测制度,发挥考试评价改革对教育教学的导向作用,不断提高育人质量。完善普通高中学生模块修习评价、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和高考制度。加强对模块考试的指导,提高模块修习质量;严肃学业水平考试考风考纪,发挥考试对课程方案落实、学生全面发展的导向作用;创造性实施综合素质评价,重视过程评价,导向学生不断进步和发展;稳步推进高校招生制度改革,建立多元评价、多样录取相结合的选拔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