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德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公共场所地震应急预案建设的通知

  公共场所建立健全应急岗位责任制度,明确应急管理机构、应急处置组织、管理人员以及各级各类人员的震时应急责任。完善各项技术规范和程序,明确人员疏散、报警、指挥以及现场抢险等程序,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5 应急准备


  坚持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认真做好以下地震应急准备工作:
  5.1 明确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地点及通讯方式,在明显的位置张贴使用,并印发给相关部门和应急人员。
  5.2 指挥部办公室定期修订预案,并组织指挥部成员学习和熟悉预案,适时组织演练;周密计划和充分准备抗震救灾设备、器材、工具等装备,落实数量,明确到人。负责人要经常组织学校广播、宣传栏开展防震科普知识宣传。
  5.3 利用已有的宣传阵地和载体宣传防震、避震、自救互救、应急疏散、逃生途径和方法等地震安全知识,并向人员发放地震安全知识画册、应急疏散路线图。
  5.4 应急疏散组要制定并让全体人员熟悉应急疏散方案、疏散路线、疏散场地和避难场所。
  5.5 抢险救灾组定期进行训练和演练,熟悉预案,明确职责,负责抢险工具、器材、设备的落实。
  5.6 制定治安管理措施,加强对重点部门、设施、线路的监控及巡视;
  5.7 出现地震谣传时,各部门领导负责人要及时平息地震谣传或误传,开展防震科普知识宣传培训,提高人员识别地震谣传的能力,安定人心,保证稳定。
  5.8 备足备齐并及时补充更新地震应急所需要的药品、器械、消毒、隔离、防护用品等(具体列表)。
  5.9 安排人员负责应急物资储备库管理。预案启动后,应急物资由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调用。

6 应急演习


  公共场所要经常性地开展地震应急工作检查,每年定期开展1-2次综合性地震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演习,提高人员地震应急意识和在地震应急状态下的应变处置能力。

7 临震应急反应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