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全面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市政公用事业、房地产和物业服务、社区服务、娱乐休闲、家政服务、养老托幼服务,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加快提升商贸流通业,完善业态结构和网点布局,突出发展大型一体化综合购物中心,培育大型高级商贸市场群,推进连锁化农村超市建设。做大做强餐饮业,加快湘菜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旅游、医疗卫生、休闲娱乐、餐饮等生活性服务业的优势,增强其对周边省份的吸引力和辐射力。进一步完善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政策,逐步实现国家鼓励类服务业用电、用水、用气、用热与工业基本同价。 (省商务厅、省发改委、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物价局等负责)
19.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认真落实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重点培育现代演艺、数字媒体、手机动漫、手机购物、媒体零售、网络游戏等新兴文化业态。发展壮大现代传媒、新闻出版、动漫、文化娱乐业,着力培育新型文化市场主体和健全各类文化市场,促进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塑造湖南文化品牌。扶持湖南广电、中南传媒、华强集团等跨行业、跨地区、跨媒体文化产业集团。加快文化“走出去”步伐,提高文化产业竞争力,力争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速。 (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广电局、省新闻出版局、省体育局等负责)
20.加快发展旅游业。整合旅游资源,加强旅游景点及配套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复合型转变,旅游产业向规模与质量并重转变,旅游品牌向国际旅游目的地转变,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实施旅游精品战略,着力打造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加强旅游宣传推介,提升旅游营销能力,提高旅游服务水平。推动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渗透,丰富旅游文化内涵。加强旅游产品开发,构建多层次的旅游发展格局,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休闲度假旅游。把张家界建设成为世界旅游精品。 (省旅游局、省文化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物价局、省文物局等负责)
七、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21.优化提升“3+5”城市群。统筹规划“3+5”城市群的空间格局和目标定位,统一规划跨区域的资源开发、产业布局、设施配套、市场体系等重大问题。打破行政体制障碍,创新合作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大力推进城际铁路、机场、长株潭组合港和岳阳港等现代交通网络建设,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大力推动人口、产业、技术、资本和市场的聚集和融合,放大同城效应。加快长沙、株洲、湘潭、衡阳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力争今后五年, “3+5”城市群经济总量占全省85%以上,城镇化率达到 65%,把“3+5”城市群打造成中部乃至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现代化生态城市群。 (省发改委、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长株潭“两型”办等负责)
22.加快湘南开放崛起步伐。重点对接粤港澳和北部湾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提升合作层次和水平,抓住机遇大力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建设综合交通体系,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和现代农业,加强生态保护,把湘南打造成全省对外开放的引领区、产业承接的先导区和新的经济增长极。 (省发改委、省商务厅、省交通运输厅、省烟草局、省政府农办、省林业厅、省环保厅、省有色金属管理局、省经济技术协作办等负责)
23.加大大湘西开发扶持力度。着力改善大湘西基础设施条件,加快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发展生态绿色旅游和民族文化旅游,把大湘西建设成全国重要的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带和面向西部的区域商贸物流中心。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库区水淹区、边远山区、林区的扶持。继续将湘西自治州工作为全省扶贫攻坚主战场,加强重大项目和优惠政策支持。推进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建设。 (省发改委、省交通运输厅、省财政厅、省文化厅、省旅游局、省政府农办、省林业厅、省扶贫办、省水库移民开发管理局等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