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近期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保护耕地、改善生态环境、节本增效、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根茬秸秆还田覆盖、免少耕播种、深松及病虫草害综合控制为主要内容,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拉动相结合,以示范带动推广,改革传统种植制度,加快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结合不同县(市)、区情况,采取适宜的技术模式,选择适用的保护性耕作机具。
二是坚持突出重点,示范推进。把握主体技术,抓住主要环节,遵循技术推广规律,以建设好示范点带动大范围的普及推广。
三是坚持政府扶持,农民自愿。加大对保护性耕作示范、科研和培训的扶持力度,引导和提高农民采用新技术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四是坚持积极协作,共同促进。以农机工程为主线,坚持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协同推进。
五是坚持不断创新,完善机制。不断创新技术模式和运行机制,推进保护性耕作社会化服务。
(三)发展目标
到2011年,全市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达到2万公顷。其中:榆树市0.5万公顷,农安县0.5万公顷,德惠市0.5万公顷,九台市0.3万公顷,双阳区0.2万公顷;到2015年,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超过15万公顷,达到玉米播种面积的15%以上。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基本完善,机具装备基本满足生产要求,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明显提升。
三、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和内容
(一)主要技术模式
根据农业部保护性耕作实施要点,结合我市无霜期短、冬春寒冷风大、种植作物以一茬为主、水土流失(风蚀)和春旱严重等特点,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以增加土壤蓄水量、抵御春旱、控制风蚀和增加土壤有机质为主要目标,技术措施以免、少耕播种及根茬秸秆还田覆盖和深松为重点。
重点推广示范4种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一是玉米大垄双行(或宽窄行交替平作休闲种植)耕作技术模式;二是玉米沟垄交替休闲种植机械化栽培技术模式;三是坡耕地留茬免耕垄侧种植保护性耕作模式;四是留高茬原垄浅旋耕灭茬播种技术模式。
(二)核心技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