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政府把确保群众食肉安全作为实施“食品放心工程”的重要内容,各相关职能部门不断加强畜禽定点屠宰场企业监管,通过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完善工作机制,有效规范了畜禽屠宰行为。《青海省畜禽屠宰管理办法》已经省政府批转实施。目前,全省县级以上地区肉品供应基本来自定点屠宰企业,乡镇进点屠宰率达到95%,私屠滥宰现象明显减少,上市肉品质量不断提高,肉产品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显著下降。同时,各地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模式发展壮大畜牧业龙头企业,重点培育规模大、起点高、带动力强的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公司 + 农户”、“公司 + 基地 + 农户”、“公司 + 合作社+农户”等多元化的组织形式,以“技术服务、融资服务、市场服务”带动产业一体化发展,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二、全省畜禽屠宰行业存在的问题
(一)屠宰场所硬件投入不足。屠宰加工工艺设备落后,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低,大部分企业达不到国家标准,距离国际水平差距更大。85%的企业仍沿用手工或半机械化屠宰方式,设备设施简陋,屠宰操作规范和检验检疫制度难以落实。
(二)定点屠宰长效监管机制尚未建立。州(地、市)、县两级商务主管部门工作头绪多,人员少,畜禽屠宰执法力量薄弱,人员、经费不足,装备、检测能力低下,致使一些地区执法监管严重缺失,私屠滥宰、制售注水肉等违法行为仍时有发生,需要进一步规范。
(三)肉产品档次低。全省的肉品市场仍以销售鲜肉为主,分割肉、小包装肉的比例较低,高品质肉产品供应量少,不能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目前约75%的定点企业依然实行代宰制,品牌化经营意识淡薄,没有自己的品牌,淡化了企业的产品质量和产品安全意识。此外,部分小规模屠宰定点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检疫人员不足,检疫难度大、检疫不规范等问题,致使肉品安全卫生存在隐患。
(四)部分屠宰企业恶性竞争。我省大多数畜禽定点屠宰企业产能过剩,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恶性竞争严重,行业平均利润率过低,产品质量难以提高。一些机械化屠宰厂(场)由于运行成本高,畜禽来源困难,生产能力闲置。
(五)政府市场调剂能力不足。目前全省州(地、市)、县两级除个别地区外,多数未建立肉品储备库,商务流通主管部门在市场发生变化或市场波动过大时,没有干预市场的有效手段。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