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开展病虫害综合防治。利用现有设施条件,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和必要设备,做好示范片病虫害监测与预报,提前制定重大病虫草鼠害防控预案,整合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技术措施,指导农民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
(四)实施专业化服务。按照“五统一”生产模式要求,切实做好示范片苗情、肥情、墒情、虫情、灾情等监测与预报工作,积极扶持示范区规模化生产经营模式下的农机、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建设,逐步开展代耕代种、代防代治。
(五)开展专家技术指导。强化专家指导,落实专家包片、包点指导制度。在作物生产关键时期,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分区域、分季节、分层次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确保技术进村入户到田,提高农民种粮科技水平。建立高产创建档案,做好生产数据和工作记录。
三、工作措施
围绕扩大面积、提高单产、改善品质三个重点环节,通过行政推动、政策调动、科技驱动、示范带动和服务促动,进一步强化关键科技集成推广,进一步强化良种良法配套,务求取得实效。
(一)进一步加强高产高效示范区建设。各县(市、区)要搞好布局规划,按照农田基础好、农民热情高、规模优势强、辐射带动广的要求,科学落实成方连片、土地平整、地力肥沃、交通便利的高产创建示范区。要因地制宜,突出抓好大乡、大村、大片和大户建设,整片开发,整体推进,辐射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在全力推进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的基础上,重点打造一批规模化、标准化的高产高效粮食生产示范区,使之成为引领全市粮食生产发展的先行区和增长点。
(二)进一步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以落实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和现代农业农田水利项目为契机,围绕高产创建示范方、示范片,整合项目资金,以齐河5万亩示范方为样板,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治理低洼易涝区,着力改善农田灌溉条件,实现渠相通、沟相连、旱能浇、涝能排。大规模开展高标准粮田建设,推进中低产田改造,提高耕地质量水平,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围绕小麦、玉米关键生产环节,大力推广机械深松、精量播种、联合收获等重点农机化技术,提高农机装备水平,提高机械化水平。
(三)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服务。强化基层基础,建立健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立技术人员包片驻点服务制度,提升基础农技服务能力。组织实施“百乡千村万户”农民培训工程,广泛开展技术培训与指导工作,达到万亩区有技术专家、千亩片有技术骨干、百亩田有技术标兵。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化服务队,扶持和培育种植大户,提高粮食生产组织化程度,推进规模化经营和全过程服务,为粮食高产创建提供系列社会化服务。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稳定的粮食原料生产基地,发展订单生产,推进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发展小麦系列加工和精深加工,提高粮食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