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在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两馆一站一室”等文化设施建设重点工程,以及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文化遗产保护、兴边富民文化建设、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工程时,要向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倾斜。建成一批标志性民族文化设施。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逐步建立实用、便捷、高效的少数民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八)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新闻出版事业。少数民族新闻出版事业是公益性文化事业的重要内容,各级财政要加大扶持力度,加快设备和技术的更新改造,积极发展以数字化内容、数字化出版和数字化传输为主要特征的新兴出版业,加快出版方式转变,提高信息化水平和传播能力,扩大覆盖面和受益面。对涉及少数民族事务的重大宣传报道活动、少数民族文字重大出版项目、少数民族题材汉文重大出版项目,给予重点扶持。逐步实现向少数民族群众和民族地区基层单位免费赠阅宣传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普及科学文化技术知识、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图书及《今日民族》等出版物。建立云南省少数民族文字出版基地,确保云南所有少数民族文种每年都有3种至5种图书出版物。鼓励民族自治地方创办少数民族文字报刊,扩大少数民族文字出版总量,不断促进少数民族新闻出版事业的繁荣发展。
(九)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广播影视事业。加大西新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的实施力度,扩大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广播影视覆盖面,对设施维护进行适当补助,确保长期通、户户通。争取多方支持,增设少数民族语广播电视卫星频道,提高少数民族语广播影视节目制作能力,设立云南少数民族广播电视译制中心和8个边境州(市)分中心。加强优秀广播影视作品少数民族语译制工作,确保云南25个世居少数民族每年都有2部至3部优秀影视译制作品。在继续办好云南人民广播电台现有少数民族语节目的同时,逐步增加其他民族语节目,提高民族自治地方电台、电视台少数民族语节目自办率。不断改善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农村电影放映条件,确保每个行政村每月放映1场电影。推出更加丰富的少数民族广播影视作品,不断满足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十)加强民族博物馆建设。重点扶持和打造云南民族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品牌,并比照同级博物馆享受免费开放补助政策,使之成为我省收藏、保护、研究、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和基地。逐步建设我省25个世居少数民族博物馆,努力形成以省级民族博物馆为龙头、民族自治地方博物馆为骨干、25个世居少数民族博物馆为基础的少数民族博物馆体系。加大濒危少数民族文物的抢救保护力度,注重征集跨境民族和东南亚地区有代表性的民族文物,改善各级各类民族博物馆的文物收藏保存条件,提升管理、研究和展示服务水平,扩大对外交流的渠道和范围。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