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编制《韶关市旅游交通规划》,加快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旅游交通网络。规划建设韶关机场和城市轻轨。加强旅游公路的规划和建设,着力构建可进入性便捷的旅游交通网络,重点规划建设韶关市区到各主要景区景点的高等级快速旅游交通,构建旅游交通网络主框架;规划建设各主要景区的道路,提升景区的可进入性水平;结合“农家乐”生态旅游休闲的发展,开通市区至省市乡村旅游示范基地的旅游专线;完善自驾车旅游服务网点,拓展公路服务区的旅游服务功能;强化韶关绿道的旅游功能,加快韶关绿道规划和建设,构建我市生态旅游休闲绿道网;完善旅游交通服务配套,加大投放旅游专业交通工具的数量,提升我市旅游运输能力。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施旅游项目带动战略
(一)引进旅游战略投资者,走专家化策划、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发展路子,实施项目带动发展战略,打造一批旅游产业园区,推进旅游精品建设,发展我市休闲度假产业。
(二)大力推进大丹霞观光休闲产业园、大南华佛教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园、东阳光南岭生态休闲旅游产业园建设进程。
四、实施游客满意工程,着力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一)推进景区精品化、配套人性化、服务规范化、环境生态化建设,完善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加强旅游市场监管,提升我市旅游整体接待能力、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各旅游景点要设置卫生室,为游客提供紧急医疗救援服务。
(二)加快星级旅游饭店建设进程,提升旅游接待能力。指导已开业且具备条件的酒店晋升四星或五星;引导新建的酒店按四星或五星标准建设和经营管理。旅游接待酒店要加强爱国卫生工作,落实病媒生物防控措施,落实降低四害的目标要求,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旅游接待环境。
(三)打造一批精品线路,营造开心旅游环境。围绕我市独特的禅宗祈福、山水观光、生态休闲、温泉养生、人文历史等旅游产品和“名山、佛韵、温泉、风情”的旅游特色,有效整合观光、文化、休闲、探险、高铁、农林、康体、美食等资源,加快形成一批特色鲜明、游客喜爱的短、中、长线精品线路,实现旅游选择多样化和人性化的“四色旅游”新格局:
“红色”旅游:重点打造以北伐纪念馆、粤北省委办公旧址、双峰寨、南雄梅关、始兴红围、水口战役旧址、三龙谷、乐昌梅花红七军纪念碑等为代表的“红色”旅游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