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组织实施阶段(2010年10月至2012年9月)。重点是规范公交行业行车秩序、车容车貌、服务质量和经营行为,制定公交优先发展规划,完善城市公交基础设施,调整优化公交线路,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整治公交车辆运营秩序,开展“文明示范岗”、“党员先锋号”、“青年文明号”等多种形式的创先争优活动,培育一批品牌线路和先进典型,逐步健全公交行业准入退出、奖惩激励、考核评价、规范管理的制度体系。
(三)总结巩固阶段(2012年10月至2012年12月)。对公交行业综合整治及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行全面总结和测评,巩固整治创建成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并对整治创建活动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四、工作重点
(一)强化道德教育,提升服务品位。加强从业人员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和业务技能的培训教育,倡导敬业爱岗、乐于奉献的行业精神,重点做好驾驶员的岗位培训,提高驾驶员队伍的优质服务意识。要教育引导驾驶员遵守交通法规,从仪表文明、环境文明、行车文明、服务文明做起,革除不文明陋习,注重服务细节,时刻为乘客提供满意服务。
(二)规范服务标准,完善考评机制。把制定服务规范作为文明创建活动的基础性工作,着力完善公交企业管理机制,规范服务标准和行为要求。制订出台《公交职工文明服务礼仪规范》、《社会服务承诺及违诺处罚管理规定》、《服务投诉管理办法》、《营运服务考核办法》等一系列有利于运营服务的管理制度,使文明服务工作有章可循。同时,要完善检查考评机制和监督机制。把集中考评与日常考核结合起来,把考评工作量与考评实际效果结合起来,促进公交文明创建扎实进行。通过公开服务承诺、聘请行风监督员、设立投诉渠道等途径和方式,实现对公交文明创建社会监督的制度化。
(三)加强运营管理,打造平安公交。对从业人员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行车、文明行车、规范服务学习教育活动,建立健全科学、系统、全面的驾驶员培训、考核机制,加强安全法规和驾驶技能的培训,提高驾乘人员的责任意识、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建立交通安全监管整治联动机制,加大执法监督力度,重点解决公交车不遵守交通信号、抢道占道、强超强会、并排行驶、乱停乱放等违法行为。进一步落实公交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公交行业安全文化建设,完善企业内部安全管理制度及考核机制,建立驾驶员准入和退出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