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坚持为民办实事,增强民生保障实效。按照民生“五有”要求,着力抓好一批为民办实事项目,并择优推荐参加全市为群众办实事、为企业办实事“双十佳”项目评选。
1、完善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制度,援助困难人员再就业1万人,培养创业典型300个。对全市技工学校在籍在册的一、二年级学生实施助学资助。建设一批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和智能化考试平台,年培养技能人才10万人。
2、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全市社会保险五项险种净增参保40万人次,参保达1000万人次。抓好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办实事工程,免费为10万企业退休人员进行健康体检,社会化管理服务面达90%以上。
3、适时适度提高养老、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待遇,城镇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制度规定范围内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0%、60%。将建筑业农民工纳入大病医疗保险。
4、推进市民卡工程,拓展市民卡在劳动保障领域的应用,全年发行市民卡200万张。加强“12333”电话咨询服务大厅改造,提高人工咨询电话服务能力,确保市民卡咨询专线畅通。
5、开展送法上门服务,免费向5万户用人单位发送《劳动用工指南》。开展劳动保障诚信创建活动,全年新增劳动保障诚信单位200户。
(三)突出窗口服务和能力建设,提升服务质量和效能。以综合服务、信息网络、能力素质等为重点,全面加强建设,提升窗口和处室的服务质量和效能。
1、进一步完善市人力资源市场综合服务窗口建设,拓宽综合服务业务范围,打造窗口服务品牌。对全局窗口逐步实施星级考核管理。
2、充分发挥网络服务优势,针对现行网上办事的运行情况加强研究论证,最大化地拓展服务内容,优化网上服务功能,逐步实现由前台业务办理向网上电子政务方式的过渡,今年力争实现100万人次的服务目标,确保网上办事服务有质的提升。
3、适应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需求,探索建立全市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中心,集中受理区域范围内各类举报投诉案件,便于劳动者就近维权和分类分级管理。
4、加强权力阳光运行机制建设,配合报刊、网络等媒体宣传,在市人力资源市场设置“新政策宣传”专栏;完善网上咨询、投诉、预约办事、办理结果查询等功能,优化运行流程;制定《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监控管理办法》,增加统计分析功能,在市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大厅建立电子监控系统,实时、全程、自动监控行政审批和窗口服务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