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四川省林业厅公告2010年第1号——2009年林木良种名录

  品种特性
  该品种主干明显,树型伞形;树皮淡褐色,光滑;单叶互生,革质,卵状椭圆形,边缘有细锯齿。系寒露籽,两性花,白色,花期为10月~12月。10月上旬果实成熟,丰产、稳产性好,有大小年之分,大年鲜果产量50㎏以上,小年鲜果产量26㎏以上。蒴果球形或扁圆形,绿色、少有红色,直径3.2~3.8cm。种子茶褐色,三角状,有光泽。平均单果重31.25g,鲜果出仁率41.95%,干果出仁率52.66%,鲜果出干仁率28.53%,种仁含油率为43.5%。
  繁殖技术要点
  采用嫁接方式繁殖。
  栽培技术要点
  选择海拔500m左右宜林地,坡度20°以下,土层深厚的红壤、黄壤或黄棕壤。方法一般采取水平撩壕、大穴、鱼磷坑等三种方式,以撩壕最好。密度:一般每亩111株,株行距为2×3米,深施钙镁磷肥75kg或土杂肥2000kg,栽后每年除草松土2~4次,生长期施追肥2~3次,重施磷肥;树高达到1m以上可开展定干整形和树体修剪,最终培养球型或伞型丰产树形。
  适宜种植范围
  适宜在我省低山、丘陵区域栽培发展。对土壤条件适应性较强,红壤,黄壤,紫色土,pH值在4.5~6.5之间的酸性、微酸性的土壤上均可正常生长发育,碱性土不宜种植。

  丰花尖被
  树种:蜡梅    学名:Chimonanthus praecox var. Intermedius ‘Fenghua’
  良种类别:无性系   通过类别:认定(5年)
  登记编号:川R-SC-CP-033-2009   报审者: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品种特性
  花径2.5~3.8cm,蜡梅、盘、钟型,花多数下垂;中部花被片10~12,金黄色,花瓣稍薄,长椭圆或披针形,长1.5~2.1cm,宽0.6~0.9 cm,花瓣两侧向内卷,呈尖被状,花开后期许多花瓣有明显的黑色瓣脉;内部花被片6~9,金黄色,大小不等,中下部花被片具少量紫色条纹,不甚明显,卵形,长4~10mm,宽3~7mm;着花特密,花香浓,花期早,持续时间长,初花期12月初,盛花期12月中旬至1月中旬,末花期1月下旬;雄蕊5,聚合;叶长椭圆形,长10~17cm,宽5~8cm。
  繁殖技术要点
  以嫁接繁殖为主。枝接一般在2月中下旬,当芽萌发到麦粒大小时进行,选取粗壮一年生枝条,取其中段3~5cm作接穗,砧木用2~3年生狗牙梅,离地2~4cm处剪断进行劈接,1个月后新芽长出;芽接一般在2月中下旬,芽刚萌动时进行,7~10天芽口愈合。
  也可采用扦插繁殖:采取带踵枝条,长5~10cm,去掉下部叶片,保留顶部一点嫩尖,基部用2000ppm萘乙酸或吲哚丁酸中浸泡5~10s,插后浇足水,注意遮荫保湿,20天左右生根。
  栽培技术要点
  选择地势高燥、阳光充足的地方栽植。移栽宜在秋冬落叶后至春季萌芽前进行,大苗要带土球。喜肥:花谢后离树20cm沟施腐熟有机肥,弥补开花养分的消耗,促进展叶;生长季节2周施一次腐熟饼肥水;7、8月追施有机肥、磷钾肥和微肥,有利于花芽分化;秋季施一次磷钾肥,保证冬季的开花。整形修剪:花谢后发芽前进行,先剪去病虫枝、交叉枝、过密枝、根蘖枝,对保留枝进行短截,对老树应进行截顶,注意新老枝更替。
  适宜种植范围
  适宜冬季气温不低于-15℃的蜡梅种植地区。喜疏松、肥沃、排水良好,pH6.5~7的沙质壤土,忌粘土和盐碱土。

  大羽
  树种:梅花    学名:Prunus mume cv. ‘Dayu’
  良种类别:无性系   通过类别:认定(5年)
  登记编号:川R-SC-PM-034-2009   报审者: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品种特性
  花香,花蕾圆形,玫瑰红色,无孔;花梗2~3mm;花态蝶型,花径28~32mm,花瓣15片,近圆形,浅粉色,背面浅玫瑰红色,花淡香;雄蕊辐射,略抱蕊,花丝白色,略短于花瓣,花药鲜黄色,较大;花萼5,略反曲;雌蕊2~3枚,发达。幼叶席卷,新叶紫红色,展开后逐渐转为暗红色,再转为黄绿色,叶缘带暗红晕,进而转为绿色。花期1月底至2月中旬,发芽期2月中旬。
  繁殖技术要点
  嫁接繁殖(最常用):砧木多用梅和桃,通常用切接、劈接、舌接、腹接、靠接,于春季砧木萌动后进行;腹接还可在秋季进行。靠接多以果梅老蔸与梅花幼树相接,时期春、秋皆可。芽接多于6~9月进行,多行盾状芽接法。
  扦插繁殖:适用于较易生根的品种,如朱沙、宫粉、绿萼、骨里红、素白台阁等。扦插在落叶后进行,选幼龄母株上当年生壮枝,剪成长10~15厘米,基部切口用1000~2000ppm吲哚丁酸浸泡5~10秒,扦插深度为穗长的1/3~2/3,插后浇透水,用小拱棚覆盖保温(10~20℃),翌年3月可生根发芽。也可嫩枝扦插,于4月底至5月初进行,插穗选当年生带踵枝,用ABT-1生根粉浸30分钟,间歇喷雾,生根快,成活率高,成活率可达70%以上。
  压条繁殖:于早春进行。将1~2年生根际萌发的枝条,用利刀环割1厘米左右宽,埋入土中3~4厘米,保持土壤水分,于秋后割离,另行分栽。而高压一般在霉雨季节进行。
  栽培技术要点
  选择向阳、地下水位高、表土厚而疏松、底土紧密稍带粘质的肥沃土壤栽培。栽植时施适量基肥后,再定植和浇透水,加强管理。在管理期间,一般要施三次肥,即在秋季至初冬施基肥,如饼肥、堆肥、厩肥等;在含苞前尽早施速效性肥,如人粪尿、尿素等催花肥;在新梢停止生长后(6月底7月初),要适当控制水分,并施过磷酸钙、氯化钾等速效花芽肥,以促进花芽分化。平时注意灌溉、排水、除草、病虫害防治。树体整形以自然开心形为宜。修剪一般宜轻度,并以疏剪为主,短截为辅。
  适宜种植范围
  适宜年平均气温16~23℃,最低温大于-15℃的地区。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通风良好,怕水涝,忌大风,颇能耐瘠薄。以表土厚而疏松、底土紧密稍带粘质的肥沃土壤,pH6.5~7较为理想。

  彩虹流金
  树种:桂花    学名:Osmanthus fragrans ‘Caihongliujin’
  良种类别:无性系   通过类别:认定(5年)
  登记编号:川R-SC-OF-035-2009   报审者:四川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四川仲华九龙桂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特性
  该品种为金桂种群的大花型品种,小乔木,优良观赏性状主要表现在花径和花色上。其单朵花直径达9~12mm,是目前公开报道的桂花品种中花朵最大的品种之一;花色艳丽,浅橙黄色,RHS-CC 17B-17C,为金桂种群中颜色较深的品种;年花期 2次,开花节数多,花序相对集中,花芽密集,多为3~4芽叠生;雌蕊完全败育,花后不结实,香味浓郁。花径大,花色深;雌蕊完全败育,不结实;叶先端尾尖;是其主要识别特征。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