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优化信贷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积极支持地方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一)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着力打造高原现代农牧业百里长廊
1、积极支持春耕备耕。目前,正值春耕备耕生产和“三农”资金需求旺季,各有关金融机构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农村信用环境建设,积极拓宽金融服务领域,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方式,全面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和效率。农业发展银行要开拓支农领域的新业务和新方法,进一步扩大商业性贷款范围,继续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综合开发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农业银行要积极转变观念,立足县域经济和三农,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探索支农有效途径和方法,积极寻求和培育信贷增长点,设计符合辖区三农发展实际需要的信贷产品,不断加大支农服务力度,年内要力争实现小额农户贷款投放有较大增长;农村信用社要充分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改进支农模式和方法,进一步扩大小额农户信用贷款规模。主要贷款投向要用于支持“三农”发展。
2、积极支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今年,全区6个农业示范园区计划扩建、续建、新建项目128个,总投资达9.4亿元。各金融机构要紧紧抓住机遇,切实加大支持力度,全力支持以集聚性、展示性、示范性、效益性、规模性、生态性为特色的园区项目建设,将辖区6个特别是互助、乐都、循化等3个示范园区打造成为带动高原现代农业发展的省能内一流现代示范园区,逐步形成产、加、销一体化,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业示范园区经验新模式。
3、积极支持特色农业发展。今年,全区特色优势农作物面积将达258.43万亩,其中两大优势作物面积达190万亩,“八个特色”面积达68.43万亩,建设蔬菜温棚 2万栋,继续推广全膜覆盖技术,面积达46万亩,完成土地流转36.8万亩。各金融机构尤其是涉农金融机构要结合地区农业发展特点,不断增加信贷投入,支持特色农业发展壮大。一是继续加强对种植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支持力度,积极支持油菜、马铃薯两大优势作物和紫皮大蒜等八大特色作物的种植,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二是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大对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信贷投入,优先支持特色种养业、种子种苗业和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引导和支持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发展“订单农业”,延长产业链条。重点支持马铃薯加工、油菜籽加工、蔬菜加销、线椒加工、食用菌产加销、蚕豆产运销、果品及胡萝卜加工、乳制品生产等8个已有产业链和紫皮大蒜、畜产品加工销2个新培育产业链;三是加大对农业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积极支持黄河沿岸特色薄皮核桃基地、脱毒马铃薯制种基地、河湟沿岸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紫皮大蒜商品生产基地等高原优势特色产业化项目建设,在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的前提下,继续加大“菜篮子”产品生产供应的信贷资金支持,确保 “菜篮子”产品生产稳定,引导改善农产品市场调控,引导相关部门加快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