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育部门要督促托幼机构和小学认真落实各项手足口病防控措施,依照有关规定,建立并认真落实晨检制度、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玩具餐具消毒制度,由班主任负责每天逐个对幼儿进入教室前进行晨检,并做好登记,发现可疑病例及时报告并送当地医疗机构就诊。
(四)宣传部门要加强对手足口病防控宣传报道工作的统筹协调,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普及防控科学知识,提高群众自我预防保护能力。同时,严格新闻审定宣传纪律,严格发布程序,加强对网络舆论的监管和引导,避免虚假信息和炒作;财政部门要根据本地防控工作需要,切实做好人财物保障;食品药品监督部门要重点抓好食品流通领域卫生安全管理,加强对临床救治药品的质量监管,协助做好救治药品和应急物质的储备联系;其他相关职能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确保防控工作顺利进行。
三、突出重点,做好托幼机构、小学、农村地区等重点场所和重点人群的疫情防控
要重点加强托幼机构、小学和农村地区的疫情防控工作,力求做到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努力减少疫情的危害。教育部门要切实做好疫情监测和报告,及早做好防范,坚持晨检及因病缺勤登记制度,及时发现托幼机构、小学的手足口病例,坚决杜绝瞒报、漏报、迟报、误报疫情等情况发生,严防发现处置不及时导致疫情在当地出现局部、甚至大范围的暴发流行。教育儿童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勤晒衣被,避免接触患儿;托幼机构要经常对儿童玩具、餐具、衣物和日常生活用品进行消毒;托幼机构和家长发现可疑患儿,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在卫生部门指导下,果断采取应急措施,做好处置工作。
四、加强监测,完善疫情监测报告体系
各县(区)和各相关部门要根据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年版)》中有关规定,进一步加强疫情监测,密切跟踪疫情变化,及时组织专家加强对当地手足口病疫情形势进行分析研究,科学预测疫情发展趋势,不断完善应对预案和工作方案。充分发挥专家作用,探索疾病发病和流行规律,及时调整防控策略。要进一步强化对婴幼儿等重点人群和托幼机构、小学等重点单位的疫情监测工作,明确责任人,按要求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深入分析疫情的流行特点,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