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切实增强我市内河港口的竞争实力。以资产为纽带,以企业为主体,参与全省港口联盟,实行河海联动,增强我市内河港口的竞争实力,进一步突出湖州港作为省内货物吞吐量最大的内河港口的地位。加强港口各项规划之间的协调,统筹开发利用港口岸线资源,并有效控制弱、小规模码头建设,提升港口码头发展档次。(牵头部门:市交通局,配合组织落实部门:市各有关部门及有关县区政府)
(三)加快发展内河临港现代物流。加强区域性综合运输枢纽建设,进一步完善港口物流与内陆物流联动发展,推进港口、航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吴兴港区、南浔港区、长兴港区、德清港区、安吉港区和太湖旅游港区,积极推动港口结构调整,逐步实现各港区的功能定位。(牵头部门:市交通局,配合组织落实部门:市各有关部门及有关县区政府)
五、不断加大创新力度,积极建设创新型城市
(一)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充分发挥企业在适用技术创新及应用中的主体作用,推动有条件的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进行技术合作,有效利用国内外现有单项和分散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提升我市科研创新与应用能力。深入开展政产学研合作,继续深化与中科院、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21所等大院大所合作共建创新中心,进一步发挥在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积极作用,不断强化产业转型升级科技支撑。(牵头部门:市科技局,配合组织落实部门:市发改委、市经委、市教育局等)
(二)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规划建设、积极争创一批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大力推进南太湖科技创新中心二期、浙江大学(长兴)国家大学科技园、吴兴区多媒体产业园、安吉和南浔科技创业园建设,规划启动德清科技新城、吴兴东部科技城,构建各类创新载体和公共创新平台,组织实施一批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完善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机制,提升科技创新平台载体的支撑能力。(牵头部门:市科技局,配合组织落实部门:市发改委、市经委等)
(三)推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鼓励科研院所瞄准国家和省产业振兴规划,积极申报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大力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深入实施“南太湖精英计划”,大力实施“百千万”人才引育计划,扎实抓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科技研发人才、职业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等人才队伍建设。(牵头部门:市科技局,配合组织落实部门:市人事局、市教育局等)
(四)抓好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创建。着力提高企业创造、保护、利用知识产权能力,力争在发明专利授权量方面取得新突破。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加强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充分利用增值税转型和财政贴息等政策,增加财政对技术创新的引导性投入,加大对公益科技项目的支持力度。(牵头部门:市科技局,配合组织落实部门:市财政局、市国税局等)
(五)积极参与国家级自主创新综合试验示范区的组建工作。协同开展产业核心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的联合攻关,提高区域整体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牵头部门:市科技局,配合组织落实部门:市各有关部门)
六、做强“一核两带”,优化城镇空间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