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突出重点,千方百计推进春耕生产
当前降雨对抗旱抢播、抢种十分有利,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要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县乡村屯,指导群众采取科学有效措施,推进抗旱保春耕工作。
(一)抢抓雨季,突击抓好抢种、抢播工作。
各县(市、区)要进一步强化季节观念,按照“小春损失大春补、水田损失旱地补、面积损失单产补”和“有水就种稻、无水则改旱”的抗灾思路,紧紧抓住当前降雨的有利时机,突击抓好中玉米抢墒播种、中稻抢水播秧和早稻抢雨耙田抛栽工作,力争在4月25日前全面完成中玉米播种、4月底前完成中稻播种、5月5日前完成早稻抛栽任务,确保春季粮食作物适时播种、按时移栽、按期管理,实现灾年增产丰收。
(二)尊重季节规律,调整品种结构。
据历年气象资料,我市70%左右的降水、热量分布在5~9月份。为充分利用夏季光、温、水气候资源,科学调配作物生产。中造作物要统一采用优质高产、耐旱多抗、生育期较长的良种。中玉米宜选用正大619、迪卡008、迪卡007、瑞恒269、太平洋98、南校201等,中稻宜选用中浙优1号、特优航1号、天优998、Ⅱ优084、Ⅱ优7954、Ⅱ优7号、Ⅱ优602等超级稻组合,以满足中造作物高产栽培的需要。
(三)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抢管在田作物。
今年2~4月份,我市各地光、温、水累积与往年同比减少,春季作物生长发育同比推迟 5~8天。因此,在作物田间管理上必须立足“早”字,即早追肥、早管水、早中耕和早防病虫害,实现超高产栽培。
1.对缺苗较少(20%以下)的早玉米,要及时趁雨移栽补苗和间定苗,并适当保留双株,尽可能保证每亩有足够的苗数,为高产丰收打下基础。对缺苗较多(80%以上)的早玉米,要及时指导农民改种中玉米,确保按期改种,不误农时。
2.对因特旱不能按期播种的早稻田,要及时指导农民改种中稻,并做好改种种子等物资准备,确保改种成功;对有水灌溉的早稻田要千方百计多插多栽;对已抛栽的早稻田,要指导农民加强肥水及除草管理,促进秧苗早分蘖、早封行、早成穗,增加早稻产量。
3.对准备播种的中稻秧田,要统一推广无盘、旱育、稀播技术,并配套使用“旱育保姆”或壮秧剂,以培育多蘖旱壮秧,增加秧龄弹性,扩大中稻适栽期,夺取中稻丰收。
4.在甘蔗旱区,缺苗较少(20%以下)的蔗田(地)要早追肥、早中耕除草、早培土,促进甘蔗分蘖,增加单位面积茎数。对缺苗较多(70%以上)的蔗地,要及时指导农民改种中玉米、红薯、木薯、西瓜、甜瓜、黄豆等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