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大力推动农村城镇化。要按照“主城-副城-新城-新市镇-新农村”城乡建设体系,做好规划对接,加快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落实进度。要分类推进,对东山、仙林、江北三个副城,重点完善综合配套,提升吸引力;对汤山、禄口、汤泉、桠溪等新城和新市镇建设,形成主导产业,壮大镇域经济,提高承载能力;对规划中拟保留的2215个农村居民点,建成地方特色浓郁、传统风貌完好、配套设施齐全的新型农村社区,其余的村组,结合村庄整理制定年度计划,逐步予以撤并。聚焦政策,加大财政金融对城镇发展扶持力度,年度土地利用计划要向城镇倾斜;在小城镇范围内征收的基础设施配套费全部返还镇街,用于小城镇建设;对经济发展快、人口吸纳能力强的重点城镇,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下放管理权限;积极探索放宽城镇户籍准入、城乡养老保险转移接续,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并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责任单位:市建委、市规划局、市发改委、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国土局、市劳动保障局,各郊县)
三、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9、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继续重点抓好江苏白马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横溪现代农业园、浦口林大农业园、龙池现代农业科技园、雨发生态农业园等30个农业园区,通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使之成为产业特色鲜明、科技含量较高、物质装备先进、运行机制灵活、综合效益显著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责任单位:市农林局、市科技局,相关郊县)
10、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加快制定实施农业“1115”规划,建设 100 万亩高标准粮田、100 万亩经济林果、100万亩特色养殖和50万亩蔬菜。加大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广泛吸纳社会资本投资高效设施农业基地建设。加大财政奖补力度,促进高效设施农业发展,新增高效农业20万亩以上,其中新增设施农业6万亩。力争用三年时间,使全市高效农业面积占耕地的比重达到40%左右,提高8个百分点;设施农业占耕地面积的比重达到13%以上;高效农业中亩效益5000元以上的超过1/3。毫不松懈地抓好主要农产品生产供给,完善粮食供给保障体系。(责任单位:市农林局、市农业资源开发办、市粮食局,各郊县)
11、积极发展创意休闲农业。把休闲农业作为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的领跑产业,在经营理念、设施建设、功能集成等方面加强创新,努力把“农业嘉年华”、“金陵农庄”做成全国知名品牌。通过举办创意活动,充分发挥农业的旅游休闲功能,力争今年休闲农业吸引游客50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15亿元以上。(责任单位:市农林局、市旅游局,各郊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