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农业委员会关于做好2010年“三秋”工作的意见
(沪农委[2010]342号)
各区县农委、市有关单位:
做好今年的“三秋”工作,对于确保今年秋熟丰收成果到手,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实现农民增收,以及为“十二五”农业生产开好局、起好步都具有重要意义。现就做好今年“三秋”工作提出如下意见,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一、科学把握“三秋”工作面临的形势
(一)强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强。中央连续第七年下发了有关“三农”的一号文件,国家继续提高了主产省稻谷等主要粮食最低收购价;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粮食、蔬菜生产工作会议精神,本市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了强农惠农政策,市政府追加水稻重大病虫防治药剂补贴,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组织和农业科技投入;各区县结合实际,也纷纷出台了相关政策。不断加强的强农惠农政策,为做好“三秋”工作注入了新的动力。
(二)农业和粮食生产形势较好。今年夏粮喜获丰收,二麦单产达到260.7公斤,比上年增1.3%,总产达到23万吨;水稻种植面积162.7万亩,针对生育前期不利气候条件,狠抓培管措施的落实,目前水稻长势喜人,若后期气候正常水稻平均单产可望与上年持平,全年粮食总产将超过100万吨;瓜果等主要经济作物产销形势良好。较好的农业和粮食生产形势,为做好“三秋”工作增强了信心。
(三)各项准备工作落实较充分。各区县及早做好了二麦、绿肥等种子准备和余缺调剂工作,种子基本能满足种植需求;化肥、农药市场数量较足,市场价格平稳;农机保养和新增农机基本到位;各地围绕二麦高产创建与绿肥高产栽培,突出高产关键技术,有序开展技术培训,受训面进一步扩大。落实较充分的各项准备工作,为做好“三秋”工作奠定了基础。
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做好今年的“三秋”工作还面临一些新的情况:一是农业生态环境有待继续改善。从源头上控制秸秆焚烧、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工作压力较大。二是季节矛盾突出。麦子、油菜、绿肥种植面积近160万亩,收种任务与季节矛盾大于往年。三是秸秆还田综合技术有待提高。机械动力、农机具和栽培技术尚未很好匹配,影响秸秆还田质量和后茬作物生长。四是气候的不确定性,增加了“三秋”工作难度。
二、明确“三秋”工作主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