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积极推进农作制度创新。一要发展种养结合型农业,因地制宜推广粮饲畜轮作、“五园”(竹园、茶园、桑园、果园和疏林)养殖等模式,扶持规模养殖场发展优质牧草基地,实现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复合经营和良性互动;二要大力发展立体开发型农业,探索推广水田、旱地、水体的立体种养如虾鳖、鱼鳖、蟹虾混养,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或水域资源;三要发展循环农业,大力推广“桑(果)枝条生产食用菌、菌糠作肥”、“农业废弃物生产有机肥”、“畜禽粪便生产沼气、沼液还田”等循环农业新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四要大力发展间作套种型农业,充分利用我市现有桑园、果园优势,套种中药材、蔬菜、粮油等作物,增加农民收入。
三、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
1、大力推广高产优质品种。双低油菜重点推广浙双72、浙油18、浙双6号、浙双758、沪油15、沪油杂1号、湘杂油1号;大麦重点推广花30、秀麦98-11、浙秀12,小麦重点推广扬麦158、扬麦12、温麦10号;蚕豆重点推广慈溪大白蚕、日本寸蚕、双绿5号等,豌豆重点推广中豌4号、中豌6号、浙豌1号;马铃薯重点推广东农303、克新4号、中薯3号;绿肥推广紫云英宁波种、余江大叶种、弋江种、平湖种。冬季蔬菜,番茄重点推广阿乃兹、爱莱克拉和浙杂203等品种;茄子推广杭茄1号、引茄1号;辣椒推广弄口早椒、中椒4号、采风1号等品种;榨菜推广缩头种,芥菜推广金丝芥;草莓推广章姬、红颊等品种;瓠瓜示范浙蒲2号等品种。
2、大力推广节本高产增效技术。主要是大(小)麦、油菜、蚕(豌)豆、马铃薯等作物稻茬免耕栽培技术,大(小)麦、油菜机械播种、开沟、收割技术;双低油菜秋冬发栽培技术、保优技术、油薹两用技术和大麦割叶综合利用技术、马铃薯稻草覆盖栽培技术、鲜食蚕(豌)豆促早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3、大力推广冬春季高效设施栽培生产。主要是蔬菜瓜果设施越冬、春提早瓜菜棚栽技术和番茄等长季节高产栽培技术,标准化棚架、新型覆盖材料,穴盘育苗、蔬菜节水微灌技术,多层覆盖保温栽培技术,菜稻、菇稻轮作技术和无公害元胡、浙贝母标准化生产技术等。
4、大力推广病虫草综合防治技术。采取推广抗(耐)病品种、中耕除草、嫁接防病技术、膜下滴灌技术、性诱剂和防虫网等生物、物理防治技术与科学合理使用农药、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等化学防治技术相结合,抑制田间杂草发生,减少病虫害越冬基数,降低病虫害发生率。